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等重要作用;解决公选课开设过程中现存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2012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启动了多门公选课的建设研究项目,“翻转课堂教学”作为其中的重点研究方向,经过两年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教学模式对高校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高校公选课开设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选课仍采用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学习多依赖于教师的知识讲解。而选修同一门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知识学习诉求不同,传统教学易忽视个体差异,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此外,由于公选课课时少、时间紧,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忙于讲授知识,缺少基本教与学的交互,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环境,更无法开展合作性学习。考核方式上,主要采用开卷考试或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而公选课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的差异决定了其评价方法应该多元化,一次性的评价方法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近年来,已有高校开始尝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公选课进行教学改革,“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程单一、受时空限制、学生被动学习等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缺乏面对面交互、过程难以监控、学习易产生孤独感等不利因素。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提出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公选课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提升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颠倒传统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使用课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答疑、合作性探究、汇报讨论等方式对课前所学知识交流互动,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并非源自新的教学理论,仍是运用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以及掌握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其教学流程变传统的“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方式为“课前深度学习→课堂内化→课后提升”,实质是将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两个关键点:一是学生在课前的学习应是真正的深度学习,而非传统的预习;二是教师在课堂上应组织高效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性学习,而非简单的教授。
(三)任务驱动与翻转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基础,以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效果已经在实践中得以验证,适合应用于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优势明显。
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把传统的知识点传授转变为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自主学习是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翻转课堂中教师所提供资源的设计策略决定了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课前的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课堂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时,不能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点式的传统课堂进行数字化,而应将教学目标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任务,围绕任务制作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二、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与教学平台设计
(一)教学模型设计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美国Robert Talbert教授总结出的翻转课堂结构模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针对高校公选课中实践操作类课程的特点,本研究尝试构建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模型中的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条主线组成,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序,任务驱动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流程。
1.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课前准备: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特征、学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细化为若干个任务,创设任务场景。任务内部可以依据不同的层次目标,建立相对完整而具有不同梯度的子任务,有利于开展分层教学。学习资源准备环节,教师着手制作导学建议、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辅助学习资源。为防止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无从下手,导学建议需对任务本身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有明确描述。教学视频可以采用微视频的形式,主要呈现任务涉及知识点原理和操作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教学平台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注意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反馈的问题信息,从而根据学生的状态设计课堂教学并预估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堂教学:首先依据学生在课前反馈的问题进行答疑或组织研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学设计中的既定任务,应以分组实施的方法保证教学效果。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协作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组完成任务的进度给予个性化指导。任务完成后组织成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任务成果,交流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得失,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加深对任务的深层次理解,完成知识的内化。
课后总结: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对学生学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结合课堂上学生任务完成的质量,及时调整任务设计内容和教学进度,修正教学的实施方法。
2.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前自学:基于任务的教学中,知识点分散于各个任务,缺少系统性,学生自学前首先应认真阅读教师的导学建议,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然后有选择性地观看教学视频及学习相关资料,对重点内容要反复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尝试完成任务,为课堂的协作学习做好准备。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反馈,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课堂内化:此阶段首先应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可采用教师答疑或小组内部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释疑后小组成员着手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可先将课前对任务的探索成果聚合,取长补短后开展小组整体式探究。为保证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组成员应充分投入,发挥团队力量,共同讨论研究、协作解决难题。任务完成后参与成果交流,虚心观察他组的实践成果,认真听取教师的点评归纳,深层次思考任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之间的联系,完成对知识的内化。
课后提升:评价总结是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课后可通过教学平台对课堂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自评和他评,同时对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评价和测试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总结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提升。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尝试拓展任务,完成更高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平台设计
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交流反馈,课后总结评价、阶段测试都通过教学平台完成;教师对学习资源的发布、学生自学过程的监控、评价信息统计同样需要教学平台支撑,因此设计开发一个适合实际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对实现翻转课堂教学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尝试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知识学习、互动交流、评价反馈等五大模块,如表1所示。
表1 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功能模块表
1.用户管理模块。支持教师、学生两种身份的用户注册和身份认证,教师以课程为单位进行班级管理。在学生课前自学环节,教师无法面对面监控,应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对学生学习状态跟踪。本模块的学习过程监控功能主要呈现学生的学习进度信息,如教学视频观看情况、学习资料阅读情况、提问情况、参与互动交流情况等。
2.资源管理模块。支持教师对所授课程的学习资源管理,重点实现教师对任务描述、导学建议、教学视频、测试习题等相关学习资源的发布功能。
3.知识学习模块。支持在线学习,学生可以观看教学视频,阅读教师发布的任务描述、导学建议、辅助资料信息,下载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在完成课前和课堂学习后,学生可以使用练习测试功能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
4.互动交流模块。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自学过程产生疑问可以使用在线问答功能向教师寻求帮助,系统将反馈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作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师生可以使用论坛或聊天室就某一问题开展交流讨论。
5.评价反馈模块。支持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效果评价、评价结果生成等功能。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由学生的课前自学表现、课堂学习表现和任务完成质量构成,系统根据课前学习过程监控和课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数据自动生成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结果。教学效果评价以问卷形式开展,问卷由教学资源使用效果、课堂活动组织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等内容构成,系统收集学生问卷后生成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
三、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公选课中的实践
本研究在2013年春、秋两学期,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选修“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其在公选课中实施的有效性。“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网站构建的流程,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作开发。依据此目标,课程的整体任务设定为“设计制作2014南京青奥会主题网站”,下设九个子任务。
(一)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课前根据子任务内容制作学习资源。任务描述、导学建议、测试习题等以文本和图片形式呈现。网页制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是学生顺利实施任务的前提保障,这两部分内容以微视频形式呈现。例如网站建设原则、网页布局原理、色彩搭配技巧等理论知识的视频片段,主要演示教师的讲解过程和教学PPT,平均时长8-10分钟;创建超链接、插入图片、添加脚本特效等操作技能的视频片段,主要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教师的操作过程,平均时长3分钟。资源制作完成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供学生课前自学使用。学生课前仔细阅读任务描述和导学建议,带着任务和问题,利用教师准备的学习资源进行自学,使用教学平台提供的互动交流功能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共同探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学生需要尝试将所学理论和技能应用于任务。例如在“网页配色”子任务中,教师提供了网页配色原理和常见元素颜色设置方法的学习资源,学生观看视频后需要思考青奥会主题的页面应如何配色,并尝试在网页中实现自己的配色构想,为课堂交流研讨和协作完成任务奠定基础。
2.课堂。课堂教学安排在机房环境进行,以交流研讨、协作实践、成果展示的形式开展。例如在“页面布局”子任务中,教师发现学生课前反馈的疑问较多,说明课前学习中遇到了较大阻力。教师首先就“对齐”、“DIV间距”等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个体问题的交流研讨,对小组尚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参与到小组内部进行针对性答疑。释疑环节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青奥会网站首页布局设计”,此过程中发现小组间完成任务的进度差异较大,虽然经过了答疑研讨环节,但仍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教师在组内引导外,可以倡导组间互助,利用这些高效的帮助和支持确保任务的顺利实施。成果展示环节由小组进行汇报并展示任务成果,要求汇报人详细描述实施任务遇到的难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小组成员的感悟等,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归纳,以此过程开阔学生的技术应用视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课后。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评价环节放在课后进行,借助教学平台的评价功能对学生课堂各方面表现开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提供参考。在任务设计时,每个子任务都配备了相应的拓展训练,学生课后可选择性完成,达到进一步提升知识技能的目的。
(二)实践效果分析
本研究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前后连续三学期的学生成绩进行了分析对比(见表2),其中2012秋学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2013春学期和2013年秋学期实施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授课对象虽有变化,但均为本科二年级学生。统计数据表明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公选课中实施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
表2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学生成绩比较(%)
2013春学期的成绩数据显示,新的教学模式实施后学生成绩分布较传统教学并没有显著变化。经分析过程性评价中各环节的成绩,学生课堂参与交流研讨环节得分普遍较低,结合任课教师反馈及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课前没有对课堂研讨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课堂交流,效果较差。针对此情况,我们完善了教学平台功能,将课堂要讨论的内容,特别是同一小组内部自学过程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小组成员,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经改进,课堂交流研讨的效果在2013年秋学期得到了改观。
综合比较三个学期的学生成绩,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在课程的及格率上变化不大,说明两种教学模式在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新教学模式实施后的优秀和良好率不断提高,说明该模式在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学习自由度、学习成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交流协作能力提升等方面认同度高,同时对教学平台的使用效果、课堂活动的组织效果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四、结语
实践证明,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实践操作类课程优势明显。当然该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在偏理论型课程中的应用、大班环境授课以及自学能力弱的学生培养等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转载自《教育与教学研究》,作者:王玉玺 李智)